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全会就“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并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新疆域,要站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切实筑牢网络空间安全屏障。
一、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基石
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并明确指出“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这其中,网络安全不仅是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支撑其他领域安全的基础性要素。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现实世界的物理性相互交织,网络安全已深度融入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各个领域,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
二、以“法治、技术”筑起网络安全防线
网络安全治理必须坚持法治引领与技术赋能双轮驱动。在法治建设方面,要构建系统完备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坚持立法先行,针对网络空间新业态、新技术带来的安全挑战,及时推进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确保网络空间治理有法可依。在技术保障方面,要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依法全面履行检察职能 强化协同履职促进网络治理的工作方案》,聚焦网络暴力、网络谣言及电信网络诈骗,深化网络违法犯罪乱象治理,加强与网信、工信、公安等职能部门沟通协作,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网络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通过法治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切实提升网络安全治理效能。
三、以“教育、宣传”凝聚网络治理合力
网络安全治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重要节点,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制作通俗易懂的网络安全知识产品,提升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让网络安全问题破圈,打造认可、遵守、崇尚、敬畏、信仰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网络环境,营造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网络风气。坚持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开展精准化教育:在社区推广互动式体验教学,在学校开设情境式网络实景课堂,在企业组织案例式安全培训,让网络安全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入脑入心。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凝聚起网络空间治理的强大合力。
四、以“专业、服务”筑牢网络安全根基
网络安全治理要坚持以专业能力建设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供给为支撑。要着力打造专业化网络安全服务平台,打造集咨询、评估、预警、响应于一体的专业化网络安全服务平台。要面向企业提供网络安全合规咨询、等级保护测评等服务;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诈骗防范等指导;面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提供技术检测和风险评估服务。不断推进网络安全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络安全教育成效评估机制,通过专业化的调查评估和数据分析,持续优化网络安全服务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完善。同时要明确各方主体责任,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网民多方参与治理格局。通过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完善服务评估机制,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推动网络安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保障转变,从单一治理向多元共治演进,筑牢网络空间安全发展的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庞大,网络环境复杂多变,不同群体在网络安全认知水平和防护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我们既要充分发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度优势,又要持续提升全民网络安全素养,将法律规范转化为网民的行为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坚持法治保障与全民参与相结合。通过法治与技术赋能构建起多部门联动、全方位覆盖的防护网络,为网络安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通过加强网络安全普法教育,社会成员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强大合力;通过打造专业的法律服务体系,为不同群体提供精准有效的维权渠道和技能支持。“三位一体”共同构筑起相互支撑、协同发力的网络安全立体防线。
展望未来,我们要在现有成果基础上,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持续推进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健全多部门协同机制,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完善法律服务体系。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履责、社会协同、网民参与,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网络安全共同体,让法治精神蔚然成风,使网络安全意识成为全民自觉,共同构建清朗、安全、繁荣的网络空间,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推动网络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作者:李英男,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