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处于试点阶段,已上线试点APP和场景共67个,包括部分政务APP和互联网APP。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听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郑方看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他同时建议,要从技术、管理、法律等方面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增加民众信心,从而达到数据善治的目的。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互联网平台按照自愿原则接入公共服务,用以支持用户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依法履行个人信息保护和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义务。
郑方认为,此前,获取用户信息需要由企业平台自行来做,庞大的用户规模,导致采集、传输、存储、计算等方面都带了较大的成本。比如,企业为了保护用户的数据,防止被黑产灰产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保障数据安全。未来借助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其实是给这些中小企业一个很大的解放。”
如何建立关于数据的善治,增强民众使用的积极性?郑方建议,后续可以从技术、管理、法律等方面开展工作,从而达到数据善治的目的。在技术层面,要界定数据采集的范围,通过多重技术手段来保障用户数据;在管理层面,由于是国家层面出台的平台,可以制定相应标准,便于后续推动各平台、行业之间的互认,降低资源浪费;在法律层面,要制定法律法规,惩处违反规定的行为。
“我想大部分的老百姓都会选‘网号’。”郑方还建议,要加大科普力度、增强教育培训,让用户自愿申领并使用“网号”“网证”登录互联网平台,使用互联网服务。
策划:李政葳 拍摄:雷渺鑫 刘鑫坤 制作:曾震宇 李飞
“网络强国·百人谈”更多内容欢迎扫码关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