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微软公司披露“Dirty Stream”安全漏洞、iPhone手机遭遇“史上最复杂攻击”……今年以来,一系列热点事件将移动端安全话题推上了风口。当前,各类移动端应用层出不穷,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近期,我们邀请多位互联网领域专家学者、创业精英,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移动端安全的现状挑战、发展趋势。
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
存在哪些安全“薄弱环节”?
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
在移动安全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
本期光明网记者专访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网络安全系主任杨浩淼
为你解读、科普
记者:移动设备上的安全漏洞主要有哪些?
杨浩淼: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普遍存在的安全漏洞,主要包括恶意软件侵入、数据泄露以及系统自身的安全缺陷。利用这些漏洞,攻击者可以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银行账户数据,甚至远程控制受害者的设备。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主要是由系统更新不及时、下载来源不安全的应用等原因引起的。
记者:在此基础上,请深入介绍一下产生移动端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
杨浩淼:具体来说主要有五个方面——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恶意软件和病毒、应用程序漏洞、对设备的物理访问和盗窃、网络钓鱼和社会工程学。
具体来说,移动设备存储着大量个人敏感数据。比如,联系人、照片、位置数据和财务信息等,也可能面临着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风险。不安全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方式、未加密的数据存储和传输等,也极易导致数据泄露。
恶意软件和病毒也是移动设备的常见威胁,它们可以通过应用下载、短信链接或电子邮件附件来传播,并进一步达到窃取个人信息、监控用户活动或锁定设备以索取赎金等目的。
移动应用程序中的编程错误或配置不当,比如,出现“Dirty Stream”安全漏洞,可能导致未授权访问或个人信息泄露。
如果攻击者能够直接物理接触到设备,他们可能会绕过屏幕锁定等安全措施,访问设备上的敏感数据。对设备的物理盗窃也是一个重大安全风险,尤其是在设备未进行加密处理等情况下。
“网络钓鱼”和社会工程学也是常见的威胁方式,攻击者利用人性的弱点,巧妙地诱使用户下载恶意软件、访问具有潜在风险的网站,甚至提供密码和银行账户信息等敏感信息。
记者:当前,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发展火热,其也为网络安全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对此,我们应该怎么看?
杨浩淼:AI、大数据等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新技术催生了更智能化的攻击手段。比如,通过AI生成批量的钓鱼邮件、逼真的语音和图像,以及自动化的网络攻击等。此外,随着新型应用的快速增长,能否及时识别里面的未知漏洞也已构成了一大挑战,尤其是在防范0day攻击等方面,因为这种攻击利用了尚未公开的安全漏洞,可能在被发现和修补之前就已造成了广泛的损害。
另一方面,AI也正在成为移动安全防护的关键工具。比如,针对频繁的登录尝试或不正常的数据访问模式,可以利用AI技术进行异常行为分析。同时,将自动化威胁检测技术与AI技术相结合,能对常见的安全威胁作出自动识别并预警。
记者:AI技术为移动端网络安全防护带来哪些助益?
杨浩淼:AI技术可以应用于威胁检测和行为分析,还能帮助安全专家分析大量数据,快速找出安全漏洞,加快响应速度。
首先,在智能威胁检测方面,利用AI模型分析大量数据,能够有效识别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威胁。在响应方面,AI能够自动执行响应措施,比如,隔离受感染的设备,自动修补漏洞或更新安全策略,以快速降低攻击影响。
其次,自适应安全策略允许AI根据当前的安全环境和威胁水平动态调整安全措施。比如,在检测到高风险的攻击活动时,AI系统能自动加强防护措施,包括增加认证强度或限制某些功能的使用等。
安全自动化与集成是另一重要应用。AI能够帮助将日志分析等常规安全任务自动化,不仅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还提高了安全运营的效率。AI还可以集成到各类安全产品中,比如,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以提供更智能和协同的安全防护。
AI技术特别适合于检测未知威胁和0day攻击。AI模型能够持续学习、适应新的威胁模式。通过不断学习正常行为模式,AI可以识别出偏离正常模式的行为,即使这种攻击之前从未被发现也能够被识别出来。
AI技术也可以被用于内容安全管理。如对文本、图片和视频内容的自动审查工作中,AI能够通过识别和过滤不当内容,保护用户免受有害信息的影响。(记者 孔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