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网络强国这十年——行业观点篇】
“技术都是被‘逼’出来的!”潘宣辰说。从2015年开始,安天团队自主创新的反病毒引擎产品日活跃用户从1500万、1个亿、再到2019年上半年超过4.5亿……快速的用户增长规模,让潘宣辰发出这样的感慨。
近些年,以智能手机为主要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截止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10.51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的比例高达99.6%。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中消协发布的消费者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报告显示,约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里遭遇过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者窃取的现象。网络这把“双刃剑”,如何“握”好至关重要。
近日,安天科技集团执行总裁、武汉市网络安全协会会长潘宣辰,做客光明网“网络强国这十年”专栏,畅谈他对网络安全技术、行业等方面的思考。
谈变化——
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从发力技术竞争到研探技术融合
在PC时代,基于Wintel联盟(微软与英特尔的合作)的垄断地位,国产厂商在上游产业链的控制力较差,基本在扮演“销售”“组装”的角色。
潘宣辰说:“其实,PC时代绝大部分安全软件,是在没有操作系统授权的情况下进入操作系统的。这也导致了当时在技术层面演变成技术竞争,技术冲突变成了商业竞争。”
得益于2010年前后国家强劲发展潜力,以及鼓励创业的春风吹拂,科技创新行业“热火朝天”。政策的支持、旺盛的消费需求、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等多重因素叠加,在潘宣辰看来,“当时整个移动终端产业的上游控制力显著提升。”
相较于PC时代的无序竞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安全环境更加有序。潘宣辰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操作系统层面提供安全技术的融合成为手机厂商的主要需求,不会再出现安全厂商可以随意进入操作系统,甚至强行绑定用户的情况。
在这种背景下,安天开始和手机厂商进行深度合作。潘宣辰表示,大环境整体都在不断变好,有利于安天的技术去创造真实有效的用户价值。这也是直到今天安天还保持着很强的技术水平,包括产业、商业上的创新活力的原因。
谈瓶颈——
并非来自技术压力,而是更多地要面对市场规模、商业模式上的挑战
2010年,安天移动安全研发中心成立,仅用三年时间推出的安天移动引擎,击败了卡巴斯基等国际厂商,取得了2013年度AV-TEST移动设备最佳保护奖。
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安天移动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有两个——一方面是规模,另一方面是商业化。
“技术都是被逼出来的,快速增长的用户规模对我们的挑战是特别大的。”潘宣辰说,2015年之后出品的很多主流品牌的国产手机,都内置了安天的安全反病毒引擎,包括华为、小米、荣耀、OPPO等。“最多的时候,国内20多家手机厂商,我们大概合作了18家。”
当时手机行业正值“百家争鸣”,还没有完成产业集中。潘宣辰和团队要在商业模式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去承载超大用户规模的增长并持续提供安全技术服务。
2016年的时候,安天移动安全反病毒引擎日活跃用户已经达到1个亿。2019年年底,日活跃用户总量就超过了360和腾讯的总和,成为国内最大的移动终端安全检测防护厂商。
规模做出来了,如何盈利?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络领域,商业化变现最主要的途径便是广告流量。对于这种模式,潘宣辰认为,他们是比较“敬畏和克制的”。
“作为一个安全规则的定义者,如何利用自己定义安全规则的能力,去和移动互联网模式进行结合,难度其实比我们想的要大很多。”潘宣辰说。
对此,潘宣辰这样解释,当时整个互联网处在“野蛮但高速发展”的状态,大家都对快速的用户增长、快速的商业变现极其渴望。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对于数据的安全,业务的安全,包括用户权益问题等,关注度是比较低的。“这个时候,我们以安全为主要方向进行商业模式突破,和当时整个产业大环境并不匹配”。
“我们在商业上的合理克制,包括在安全技术责任上的坚持,让我们等到了一个新的窗口和不一样的发展阶段。这是2020年之后的事了。”潘宣辰说。
谈应对——
呼吁给资本和市场降温,更多关注供给侧、布局长周期赛道
在行业发展初期,移动网络安全发展在法律规范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到了2020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规相继出台,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为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保驾护航。
潘宣辰认为,对于整个网络安全行业,这是一个大的历史契机。在初期阶段,怎么去更好地利用法律法规带来的红利,是整个网络安全产业都要去重点研究的问题。
其次,潘宣辰呼吁,需要关注安全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升级。网络安全整个产业对于这一点的重视度是非常不够的。资本市场、新的行业参与者,对这个方面的关注还很少。同时,资方和市场要适度地给网络安全行业合理降温,应该更多选择供给侧的有效技术创新,更多的承担责任,而不是过于追逐短期的业务增长。
最后,潘宣辰表示,希望大家看到更多的细分和真实的网络安全需求。“对于网络安全来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这些细分领域,尤其是一些关系到国家网络安全的不同安全维度和基础领域,即便在初期数字化的转型阶段,再小的安全需求,也是很重要的安全需求。熬过这些领域的转型期,后面的商业优势其实是很强大和可持续的。”
“这也需要大家有更大的耐心、安全的责任、贡献的决心,同时也需要整个资本环境和大的创业环境,对于网络安全赛道要有更大、更合理的包容和宽容。这将会是个长周期赛道、长周期环境,不应该在短期过于强调它的高增长神话和市场效应。”潘宣辰说。
监制:张宁
采访:李政葳
拍摄/后期:刘昊 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