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年来,天津持续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
加快立法工作,健全完善配套制度。为切实抓好《网络安全法》落实落地工作,天津市下好先手棋,先后出台《天津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天津市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暂行)》《天津市数据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天津市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天津市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专项行动方案》《天津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3年)》等文件,形成战略规划、法律规章和政策文件相衔接的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制定数据安全信息备案、监督检查和App评估检测等地方标准。
创新普法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天津市以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契机,围绕个人信息保护、电信诈骗防范等热点问题,面向基层群众,以高质量的内容供给,立体化的传播矩阵、精准化的群体推送,宣贯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比如,深入实施“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率先在全国建立网络素养实践教育基地。每年组织上千场主题活动,既有博览会、大赛、论坛等大型专业性活动,又有多媒体相声剧、直播秀、“好网民话安全”微话题等特色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完善执法体系,加大治理力度。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健康发展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天津市坚持依法治网管网,扎实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在国内率先建立网络和数据安全执法队伍,推动网络安全工作从“有法可依”向“有法必依”迈进。持续开展“清朗”“净网”等24个专项行动,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流量造假、网络水军、直播乱象等突出问题,出重拳、亮利剑,坚持标本兼治,注重长效长治,五年来,专项整治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封停涉诈网址域名310万个、涉诈电话9.1万个。
筑牢安全屏障,实现数字惠民。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近年来,天津市抓统筹、促联动、筑合力,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创新技术监管手段,着力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完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技术预警体系,持续加强网络安全威胁发现、智能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成全国首个数据安全监督管理平台,深入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累计对1206个App进行评估,全面提升全市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和水平。实施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网络安全评估,推动新技术新应用安全有序发展,确保“装好刹车再上路”。
释放“数字红利”,让数字文明造福人民。天津市印发《天津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建设。夯实数字化发展新底座,全力打造天津“城市大脑”,建成“津心办”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平台,注册用户超1750万人,实现1600余项服务事项“指尖办”。“津治通”全市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累计办结各类治理事件超1250万件,在2万余个基层全科网格实现贯通应用。研发“全场景核酸检测信息系统”等疫情防控数字化平台,完成采样超2.6亿人次,采样峰值达每分钟8万人次,4小时即完成全市采集工作。上线天津“健康码”“场所码”,累计亮码达80.3亿次,利用大数据支撑疫情防控和流调溯源。搭建复工复产指挥平台,开发重点产业链企业地图系统,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
构建“生态圈”,推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首先,天津市率先建立网信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加大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育扶持力度,首批196人通过评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建成网络安全学院,南开大学成为全国首批七所设立“密码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院校之一,信息安全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支持网络安全领域引进高端人才。其次,天津市立足安全可控与开放创新并重,聚焦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印发《中国信创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信创海河实验室,强化基础与应用前沿领域研究。
没有强大的网络安全产业,国家网络安全就缺乏支撑。天津市设立海河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网络安全项目投资力度。坚持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持续打造“PKS”生态体系,推动信创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集聚上下游创新创业企业1000多家,包括中科曙光、紫光云、南大通用、神舟通用、长城电脑、金山软件等。360、奇安信、启明星辰、安恒和绿盟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发展。天津市信息安全产业集群入选全国2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滨海高新区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网络安全产业实现集聚化发展态势。(天津网信办供稿 编辑:王一涵 孔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