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万万没想到!App花样套路大解密⑤——手机弹窗乱象】
近期,工信部通报了37款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相关机构检测发现,这些App包括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问题。
手机App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赢得更多活跃用户,从而实现“获客—活客—创收—获客”的良性循环,这是多数App开发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
然而,有部分App在获客时采用不合规的方法侵犯用户权益。比如,点击链接进入登录页面后,要求用户下载App。如果用户忽略下载请求,则用折叠、跳弹窗等方式干扰用户的浏览体验。
!!!不良App沦为流量收益工具
以工具品类App为例,常见的工具品类应用包括清理工具类、WiFi 助手类、天气类、壁纸类……这类应用核心在于向用户提供终端安全性、系统优化和用户便利性等功能。
但部分清理工具App通过在用户使用各项工具功能的交互路径上安插大量广告展示,强制用户浏览广告达到流量变现目的。
从相关机构对工具品类App的监测来看,部分非良性开发者将自身的工具类App产品作为流量变现工具,通过在各大型广告平台投放广告推广提高终端安装用户量,然后利用App运行时频繁的广告弹窗行为提供广告位,增加广告曝光率和点击率,以此来获取流量收益,实现流量游戏。
需要警惕的是,这些开发者的App不以工具品类本身的功能服务来吸引用户,反而用劣币驱逐良币的方式扰乱行业市场健康发展。
部分工具品类App弹窗问题严重:
部分工具品类App存在恶意广告弹窗或者流氓弹窗行为,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应用处于后台下的广告弹窗、应用广告弹窗存在关不掉或者混淆的关闭按钮,以及在用户未同意的情况下自动替换系统锁屏实现广告展示,应用的广告弹窗存在用户容易误点击的现象,并随后触发应用下载和安装等;
部分工具品类App核心功能存在虚假实现,本质上是为了展示广告;
部分工具品类App存在进程保活或者第三方应用拉活的行为,并提高在终端上的运行时间,最终用于违规行为;
部分工具品类App存在对自身应用图标进行隐藏或者达成类似目的等行为;
部分工具品类App中应用换皮现象比较普遍(换皮应用,是指开发者通过注册多个企业实体,依靠变换应用的图标、名称和包名,而实际的核心代码和功能并无明显差异性,并基于此反复上架应用商店的行为)。
案例说明☟☟
①应用在后台进行广告弹窗
这类问题是指应用在后台运行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触发广告弹窗的行为。由于这类广告弹窗不带有应用本身的图标Logo或者程序名称,导致用户无法得知具体是哪个应用推送的广告,这种广告弹窗行为也被称为“外弹广告”。
常见的工具品类应用在后台弹出广告弹窗的方式,往往有定时弹出或者监听到用户的行为以及指定系统广播后调用广告弹窗。
在市场上明确规定上述外弹广告行为属于恶意广告弹窗后,这些应用又衍生出一种外弹形式,其触发逻辑和上述外弹广告弹窗相同,即首先会触发应用的一个功能性页面,在自动执行后,触发弹出广告弹窗。
②应用提供虚假功能
这类问题也同样曝光在去年的央视3•15晚会上,一些清理安全工具类App通过夸张的安全提示,欺骗用户使用虚假的清理功能,诱导用户观看广告下载推广应用。比如,提示用户使用WiFi加速功能或垃圾清理功能,实际测试后发现其上数值为随机生成的数值,并没有实际的加速功能或清理功能。
③应用在桌面隐藏图标入口
应用安装后会隐藏程序入口或者设置一个透明的入口图标,导致用户在桌面无法找到该应用,用户难以察觉该应用的安装和运行,但是应用图标仍在该区域有占位。
打好不良App治理“组合拳”
业内人士表示,保护App用户权益,需要开发者、运营者、SDK(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提供者、应用商店和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建立良好的行业生态。
对于应用商店,作为App分发平台,应加强App上架审核和在架监测管理,拒绝存在恶意行为和明显违规的上架申请,及时处置在架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和监管部门要求下架的违法违规App。
与此同时,App开发者、运营者应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工作机制,提升安全保障技术能力,加强对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的安全审核和管理,做好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事前防护措施。
此外,监管部门应针对App欺骗误导用户下载、超范围高频次索取等违规行为进行检查。围绕移动互联网服务、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强化技术手段,激发企业改进服务、提高水平的动能。(部分内容综合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制作:姚坤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