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李政葳)“在数据有效性、安全性备受挑战的今天,人工智能给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数据隐私、算法偏见、技术滥用等安全问题也正给社会公共治理与产业智能化转型带来严峻挑战。”在日前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研究》杂志社主办的2021网络安全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这样说。
张钹认为,要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即发展安全、可信、可靠和可扩展的AI技术,打造AI安全算法平台。“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就要在人工智能变革过程中,设计它的安全性”。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工程师、《信息安全研究》杂志社社长李新友表示,《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颁布实施,迎来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数字时代,对于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信息、保障关基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技术产业处副处长王政坤表示,要探索建立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不断增强人才培养推动技术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产业发展反哺人才培养的能力,让网安基地成为国家网络安全重要支撑力量。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委会主任于锐提到了数字化转型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与防护对策。他认为,关基信息基础设施存在“特定行业范围+严重危害后果”的特点,必须从政策、组织、机制到技术、产品、系统等各方面,重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
“要改变边界防御观念。随着无线、嵌入技术和网络连接的广泛姓,以及网络复杂性,内部与外部已很难区分。应采取全新的结构和技术,解决信息基础设施更大规模的不安全问题;需要建立严格的概念与逻辑体系,并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形成能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北京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陈钟说。
安芯网盾CEO姜向前表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对大规模的0day漏洞攻击,需要基于内存行为的检测技术,建立程序运行实时安全保障机制,通过内存保护系统的实时响应机制对高级威胁事件进行及时处置做到闭环处理。
针对年度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热点议题,论坛设置“数据安全”“关基保护”“零信任”分论坛,与会人员进行了技术分享和交流。